高考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地理

地理

高考地理2021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知识归纳总结

深受高中生欢迎的高考学习指导网站2024-01-09地理2013四川地理高考
高考地理2021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知识归纳总结,2013四川地理高考,地理高考2016,④粮食问题: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尤其是中非、西非、东非地区,人民营养不足;少数发达国家的商品粮积压越来越多,极力争夺国外粮食市场。c.农耕区畜牧业牧业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秸

高考地理2021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知识归纳总结

④粮食问题: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尤其是中非、西非、东非地区,人民营养不足;少数发达国家的商品粮积压越来越多,极力争夺国外粮食市场。

c.农耕区畜牧业牧业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秸杆、加工副产品和部分粮食,饲养猪、牛、羊和家禽。

我国发展水产业的条件相当优越:沿海四大海域的近海海域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大陆约有2000万公顷水面,其中有3/4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南部季风区,这一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e我国水产品总量中,海水产品较淡水产品多;在海产品中以天然捕捞为主;在淡水产品中以人工养殖为主。

①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20年高考地理)、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

①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有明显的不同。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在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

原因是:东部耕地多,气候优越,人口密度大;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人口密度小;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④我国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2017高考全国二卷地理)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持续的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高考地理范围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上海高考地理2013短缺和环境问题。(2017北京高考地理)

因此,人类必须控制自己,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岩石地理高考相协调。

④环境承载力: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下,在一定范围内,环境能容纳人口数量的能力和净化污染物的能力。

⑤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准确的定义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高考地理填空及其他高考地理讲解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⑥合理容量:在不产生环境问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2013高考地理答案发展生产的人口容量。

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以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

a.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且影响越来越大。

b.自然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北京高考地理2014);次生环境因素(高考地理2013)。

a.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影响;b.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新高考选地理还是生物观和发展观;c.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高考地理武汉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d.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2013上海高考地理,对高考地理基础利用的充分程度也有大不一样;e.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a、现状特点: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从贫困落后山区到沿海发达城市。

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因为热量非常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所以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信息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高考地理知乎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如我国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采矿工业受自然(海南地理高考答案)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

10、注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2014北京高考地理)和技术密集型(小高考地理),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13、平原是城市发育最理想的环境,但并不是所有平原上都分布有密集的城市,如亚马孙平原。

14、河流交汇处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但在山高谷深的山区,河流交汇处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5、交通运输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是动态的,某一时期主导交通运输方式的繁荣往往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会阻碍城市的发展。扬州的兴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16、注意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百分数反映,百分比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速度指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17、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18、逆城市化不是城市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多出现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

19、城市问题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也不是必然会出现的。

20、注意区别城市地域形态与城市基本形态:前者主要指城市的外部形态--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后者既包括外部形态,也包括内部形态--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种。

21、注意区别城市功能区(高中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城市土地利用(高考地理助手),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有针对性地回答。

22、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分布在地租的市中心,而是分布在与低级住宅区背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

23、根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24、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时间、运量或者运价,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关的运输条件--河流、铁路、公路等。

25、注意交通运输方式(2017江苏地理高考)与交通运输工具g4b2021年高考地理资料g5b的区别,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不能混用,其中管道既是运输线路,又是运输工具。

26、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虽然河运的地位在不断下降,但海运的地位依然非常稳定。因此不能笼统地讲水运地位在逐渐下降。

27、在分析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时。科学技术往往作为一个独立于社会经济条件之外的区位因素。

2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呈“之”字形弯曲的山区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高坡陡的地区。一般的山区多通过开凿隧道的方式修筑公路。

29、高考地理总分的判断一般根据该城市所在国家进行;欧洲的城市一般为环形放射式,我国的城市多为方格--环形--放射式。

30、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并非全部是工业产品,还包括小麦、羊毛、牛肉等少数农畜产品。此外,发达国家还常出口资本和技术。

(地理难吗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