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状元们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状元们
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据考证,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人。
中国古代社会,从庶民百姓到达官显贵,无一不坚定地认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的直接功利目的就是入仕。如唐代,姓名可考的状元1人,事迹可考者29人,其中就有5位宰相、8位尚书一级的官员(2016高考历史题)。而清代,114名状元中,官位累至一品尚书层次的达20人之多。可以说,在官场努力升职,成为状元这一群体实现人生价值的至上追求。
唐代,进士科考试主要是三场,其后各代基本沿用下来。一场是贴经,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填空。第二场考诗赋,每个考生作诗一首、赋一首,这一场极为重要。第三场考试策,就时务出个题目,让考生回答自己的见解,目的是想看看考生对治国方略的独到见解,以为国家选择治国平天下的英才。这三场考试都实行淘汰制,每场皆定去留。只要一场考不好,状元梦随之破灭。所以说,能中状元者大多都是当朝才子。他们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或有良好的文化氛围,或有独特的天赋异质,往往具有众人称颂的绝代才华。如明代状元杨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作《历史地理高考》、《高考历史课标》”,十三岁诗名满京华,被诗坛领袖李东阳收为高足,十九岁中举人,二十四岁中状元,成为明代四川季札高考历史的状元郎。
历代状元中,大多出身名门望族。他们从小就处在优裕的家庭环境,既有重臣之后,又有名士之家。有的甚至是父子状元、祖孙状元、宰相子、尚书婿。父辈的荣耀和辉煌的地位为他们登上科考的顶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人就是靠名臣的举荐和培养,顺利圆了状元梦。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状元出身寒门。他们全凭自己的才智成为一国学子之冠。特别是宋太祖,为了革除唐代权贵操纵科举、营私舞弊的沉,在科举中加强对权贵子弟的监督限制,有意选拔了一批平民子弟科举及第。如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高考历史年表)的状元吕蒙正,幼小时就被父亲赶出家门,随母流落龙门山,栖居山间石窟中。孤贫寒酸的吕蒙正,依靠自己的天赋才智和刻苦学习,岁大魁天下,岁位居宰相。成为两朝辅弼,万众景仰。
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者为国家选拔官吏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看见新科进士从考场中鱼贯而出时,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一千多年来,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历史高考总结的有真才实学的治国安邦人才,构成了统治集团从中央到地方官僚队伍的中坚支柱。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种历史奇观:状元们以文得名,而在艺术上有较高成就者了无几人,很少有人步入大家之列。他们身为状元,诗赋词文,无所不通,往往都有诗书传世,有的甚至著作等身。然而,其中的绝大多数人自高中之后,从此潜心仕途,无意文字,热衷于官场得意,专注于富贵得失,已经无心无力对艺术加以执着探索。0多位状元中,除杨慎、柳公权等几位获得较高的成就外,大多数人都文绩平平,难传千秋。状元难入大家之列,而大家又很难高中状元。唐宋两代2名状元中,苏轼等八大家,李白、杜甫等大诗人,无一人摘取状元挂冠。这一极为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至今仍是困惑人们的古代文化之谜。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8
相关文章
- 山东历年高考作文题回顾其中是否有你的青春记忆
-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新鲜出炉学霸都爱用人手一份冲刺高考
- 历史高考分数是多少分
- 2023年浙江高考历史真题及参汇总(高考 历史 试卷)
- 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
- 高中文科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
- 这是一种低嘌呤的水果
- 以及售后服务及保修等问题
-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考历史背诵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2020年中考高考历史每日一练
- 2021高考历史在线押题准到没话说
- 2023年广东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高考历史广东卷答案(新高考没选择历史能考吗)
- 山东高考迎来大变化使用全国卷
- 2017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 2020江苏高考历史难不难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法国大革命
- 2021高考复习资料高中历史重要时间与重大事件
- 2019高考江苏卷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