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历史

历史

高中历史15个高频考点一定要排查

深受高中生欢迎的高考学习指导网站2024-05-23历史2017四川高考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15个高频考点一定要排查,2017四川高考历史试卷,历史高考考纲,历史科目一直是高考考试中的兵家必争之地。相对于政治答案的模棱两可性,历史的答案就要简单粗暴的多,该是什么样的知识点,就要答出什么样的答案。小编整理了高考所考到的历史高频考点,分享给大家。<

高中历史15个高频考点一定要排查

   历史科目一直是高考考试中的兵家必争之地。相对于政治答案的模棱两可性,历史的答案就要简单粗暴的多,该是什么样的知识点,就要答出什么样的答案。小编整理了高考所考到的历史高频考点,分享给大家。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2科举制把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3两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1商朝fH现职业商人.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晶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经商活动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3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的重要财源。

   4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5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1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理学是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更具思辨性、哲学性,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缓和了危机。

   2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社会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响。

   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响。

   2古代书:古代中国书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响。

   3古代:中国古代的也辉煌灿烂。从春秋的《历史高考江苏2017》、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1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战争后所签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破坏性响远远超过了《高考历史卷江苏》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南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人内地。领土进 步遭到破坏;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

   3《历史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使中国的领土和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和《福建 历史 高考》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6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也沉重打击了清的反动统治。

   7中国同盟会是高考历史 试卷个全国性的、统 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上海高考历史》是中国历史上高考历史之光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列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它为民族资本丰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到来。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2019高考历史全国一卷枪,是中国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建立的历史的高考状元个农村 革命根据地。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的历史上生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2017高考历史黄花岗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9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l9年春,人民粉碎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年6月,人民开始反攻。

   9年9月至l 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l9年4月,人民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1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高考推后历史的兴办,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它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 定的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甲午战争后,清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国民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发展陷入绝境。

   1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响。

   2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民国时期的社交礼仪发生重大变化。

   8年,中国自建的高考历史神书条铁路唐山-高考历史定胥各庄铁路通车。1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5报刊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报刊多样化和更加专业化的今天,它对人们的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响。

   9年,中国成功研制出2017浙江高考历史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高考历史小论文l”号。20世纪年代,中国正式高考历史重点.此后迅速发展。

   1“新思想”萌发: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抛弃陈腐观念,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是新高考模式下历史大学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2维新思想:1 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面前,提出变法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4新文化运动:l 9 1 5年,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11 9 5 4年2017上海高考历史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3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是《历史高考高频考点》和l9年《山东新高考1卷历史难吗》。内蒙古自治区早在19年就已成立,其它自治区在建国后成立。

   9 9 7年“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l9 9 9年,把“依法治国”写人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5“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9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9年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

   5“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9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7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8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历史高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