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万高考地理】2024高考冲刺每科多得10分的超详细应试技巧高考必备知识细目
【小万高考地理】2024高考冲刺每科多得10分的超详细应试技巧高考必备知识细目
,建议拿到卷子以后看一下,看看考卷一共几页,有多少道题,了解试卷结构,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一般地讲,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的排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难,最后攻坚。
有的考生愿意从卷末难题开始做,他们认为自己前面的题没有问题,好坏成败就看卷末的难题做得怎么样,开始时头脑最清醒,先做最难的题成功率高、效果好,想以攻坚胜利保证全局的胜利。这种想法看似有理,实际是错误的。
一般卷末的题比较难,除了个别水平特别高的学生,都没有做好该题的把握。很可能花了不少时间,也没有把这个题满意地做完。你这时的思绪多半已经被搅得很乱,又由于花了不少时间,别的题一点没有做,难免心里发慌,以慌乱之心做前面的题,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但也不是坚决地“依次”做题,一份高考试卷,虽然大致是先易后难,但试卷前部特别是中间出现难题也是常见的,执着程度适当,才能绕过难题,先做好有保证的题,才能尽量多得分。
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做简单题、熟悉的题,再做综合题、难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可以增强信心,但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气氛。
先局部后整体。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
高考阅卷评分办法是“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所以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实为一种高招儿。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确实是个好主意。
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
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卡壳处”的攻克来不及了,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这就是跳步解答。若题目有两问,2013四川高考地理问想不出来,可把2014江苏高考地理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高考试卷题量多,考试时间有限,平均每题时间不多。为了给解答题的中题留下较充裕的时间,每道选择题、填空题应在短之内解决。若这些题目用时太长,即使做对了也是“潜在丢分”,或“隐含失分”。一般,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的时间分配为4:6。
平时做作业,都是按所有题目来完成的,但高考却不然,只有个别的同学能交满分卷,因为时间和个别题目的难度都不允许多数学生去做完、做对全部题目,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题目。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以上,是试题的主要构成,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学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是数学科打了个胜仗,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题会更放得开。
高考是限时的选拔性考试,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今年高考地理选择题难吗),立足一次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所以,在答卷时,要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字字有据,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性成功,提高成功率。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说,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
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题,答卷是否准确,所写字母与题中形上的是否一致,格式是否规范,尤其是要审查字母、符号是否抄错。
高考试题是“题题设防,题题把关”,高考试题每一道题目都“长牙”,每一道题目都“咬人”,只有这样才达到区分的目的。另一方面高考试题是分步赋分,做对几步就会得到几分,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学会“挤”分。
挤分的主要方法有:理科把主要方程式和计算结果写在显要位置,作文尤其主要开头和结尾,文科一般都按要点给分。所以每一道题都认真思考,能做几步就做几步,高考是按步赋分,千万不能产生定势,高考试题为了达到理想的压分度,住住是难度逐步加深,对于考生来说就是能做几分是几分。这是考试中的策略。
因此考生在考试时,不急燥,不气馁,要学会用“挤”的办法提高自己的得分率。
检查是答卷的一个环节,检查时最忌从头到尾一题题地检查。因为在短短的时间里看许多题,自然不会很细,而轻易地更改常会把本来做过的题改错。正确的检查是只检查应该检查的题,一个题该不该检查,应当在做完这个题时给出判定,并在演草纸上记下该检查的题号。
一份考卷上该检查的题不应当多,有经验的考生知道答完题后要面对的题无外乎四种,一是解题过程顺利且很有把握,这类题就不需要检查了。二是解题过程不顺利,自己觉得在某一点上没有把握,还需再斟酌,这类题就是需要检查的题。三是感觉难做,但一时理不清头绪,无从下手,只好暂时放下的题。第四种题是完全不会,估计再花时间也没有希望做出来,不如放弃此题,如果是选择题,就选一个最像是正确的答案了事。这类题就不必再做检查了。
检查时首先要注意有没有漏题。此外检查时仍需审题,因为在审题环节出问题是考生最常犯的毛病。检查时不要轻易改选择题的答案。到检查时,大脑已经连续工作很长时间了,轻易以疲惫的头脑去翻头脑清醒时的答案,结果是把做对的题改错了。
如果对现有的题解不满意想重新写,要先写出正确的,再划去错误的。有的同学先把原来写的题解涂抹了,写新题解的时间又不够,本来可能得的分数被自己涂掉了。
新的答案写出后,不要忘记把原来的答案划去,如果出现对的和错的两个答案并存的情况,按规矩是不能给分的。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小万高考地理》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江苏地理小高考》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必考内容
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响。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5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响。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
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综合治理保护措施。3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中外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地理1、地理2,选择性必修1、2、3以及《地理高考真题》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1常见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响,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3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响;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响。4海一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响,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5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4.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避灾、防灾的措施。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3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3.产业区位选择与地域联系
2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4.国家发展1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2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3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5.环境与发展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6.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三部分区域发展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2.区域协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资源与国家安全1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3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4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响。2.环境与国家安全
2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3污染物跨境移动对环境安全的响。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
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高考地理例题
相关文章
- 历年文综高考试题
- 2023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9
- 中国纬度沙漠面积比青海甘肃两省省会都大
- 地理可以报考哪些专业
- 距高考还有1天广东福建、辽宁等省发布了2021年新高考方案
- 高考地理意义响类答题模板背会就能涨分
- 2022高考复习知识点基础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高考地理常识大全】高中地理中的十条重要界线历年考试高频考点
- 考试会考到的中国山脉知识赶快收藏啦!
- 高中地理新课标鼓励提升课堂思维容量
- 高中地理复习知识点中国地理
- 高考地理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习题汇总(地理难吗高考)
- 2017河北高考地理真题
- 让人难忘的文综题鬼畜高考文综题让人哭笑不得
- 养成清洗外生殖器的习惯
- 不仅要熟悉各类刀法
- 从而造成免疫力下降
- 2023年山东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汇总(高考改革地理堪忧)
- 避免导致面部刺激
- 高考地理难不难考生蹲个稀奇古怪的地理题我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