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18种大题必背历史大题答题套路总结
2019高考历史18种大题必背历史大题答题套路总结
高考历史作为高考文综考试的一个大科目,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科目。高考历史史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历史大题的必背模板,供参考!
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禹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建立。
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原则,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统治者是皇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魏晋以来,地主阶级中形成了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拔官吏的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魏晋,东晋时充分发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时消亡。
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续沿用并使之完备。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工作效率。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这一制度对后世响深远。
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明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的见解;文体板地分为八个部分。八股取士鼓励只知埋头书,不讲究实际学问的人,旨在为皇帝培养忠顺的奴仆。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公元前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励耕战;建立县制。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公元5年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的岛屿、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的国家。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2017江苏高考历史江苏》,数学和封建教育。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书法,封建教育,学,孙思邈和《天津高考历史》。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4、宋、辽、夏,宋金对峙,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说明: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2、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11、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著。教育。繁荣科技落;总结居多创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国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2021辽宁高考历史),台湾的管辖。
总之,一部中国古代史,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长期处于位置。统一与分裂,治世与乱朝,融合与隔阂,明主和昏君,交流和封闭,耐人寻味。
自10年到2000年的中国是充满着急剧变化的一百六十年。这一百六十年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10年~19年的半殖半封社会阶段,是一个世纪的屈辱,抗争和探索;19年以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半个世纪的曲折探索。
10至19年又可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0-19年是:
1资本主义列强此消彼长变换各种手段勾结中国的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半殖半封社会,并扶植反动势力不断深化这一统治秩序的历史。
2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和经济富强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在斗争中提出了不少的救国探索方案。包括地主阶级的师夷论,洋务论;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方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维新方案,革命派的革命共和方案等。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各个派别的斗争和探索尽管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皆归于失败,但都作出了相应的历史贡献,而且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3在中国半殖半封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曲折地产生和发展着,为中国革命史的深刻转折提供着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
19-11年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中国革命迎来新的曙光,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中国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曲折斗争,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这其中经历和外部敌人与内部左右倾的斗争,不仅完成了革命任务,而且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中国领导下,坚持马列毛的正确理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采取革命的武装斗争方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向社会主义前途迈进-高考历史疾病这就是思想。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领导是我党克敌制胜的三宝。中心问题是土地革命。上述思想在国民大革命中开始萌生,土地革命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完全成熟,解放战争时期达到高度娴熟的程度。实践证明其确实是我党革命斗争的结晶。
如果说建国前是革命史,是政治史,是求独立史,那末建国后就是建设史,是经济史,是求富强史。是中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由开局不错,到误入歧路又到拨乱反正,成绩辉煌的历史。总的内容就是建国前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浙江历史高考真题)赢得独立;建国后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高考历史背景)走向富强。建国后的历史四个阶段考试说明将其合成三个阶段,即-年合为一个阶段。
119-19总的来说我国是处于一个过渡的社会阶段-即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前后联系相承的两个转变:19-19是由半殖半封的社会形态转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由半殖半封的残破经济转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得到恢复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上大地主大买办的独裁政权转为领导的人民民主。人民政协代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角色。-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经济上经过三大改造由多种经济并存到公有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工业化开始起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政治上今年高考历史题黄兴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19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在曲折中探索前进的十年。总的来说成绩为主。但左的错误逐渐占据上风-最终演变成十年文革。
9年全面拨乱反正,实现了全方位的伟大历史转折,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伟大成就。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高考历史散文)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高考会考历史名称,行业,地高考报历史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山东新高考历史卷难吗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7、《高考改革历史教师失业》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2014高考历史卷)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10-1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以华制华。每一个变化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高考答案2017历史)(高考历史考卷)
这一部分的历史十分重要,必须学好、吃透、弄熟。教材明显分为前后两块:一是15至12年辛亥革命清王朝的内容;一是12-18北洋军阀反动统治,革命派继续斗争,中国革命由旧向新转变的六年。学习这一部分抓住两个中心问题:其一是辛亥革命从兴起、到失败的过程;其二是抓住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取代清成为帝国主义新的代理人,革命派继续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果实斗争,但屡战屡败。中国之极,但就是在一战前后的中国,由于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革命开始发生伟大的转折。
在这18年中,把握以下四条基本线帝国主义扶植清和北洋军阀,加深殖民秩序:
②在华争夺激烈,特别是日俄和日美,其中日本一度独霸中国,但一战后被打破;
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经过长期准备,武昌起义清廷,建立民国,但由于帝封联手,资阶软弱涣散,官僚、立宪投机,果实很快被篡;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制,普及共和观念,解放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启民族觉醒之蒙都功莫大焉,但由于其软弱性,不敢明确反帝,彻底反封,始终未能提出科学纲领,建立革命武装,组成坚强政党,发动群众建立统一战线,其失败也是必然;
④一战期间,中国具备了向新民主义革命转变的诸多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等。
4经济上出现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它和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一起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
1、同盟会和此前革命派政党的区别全国性,理论性,先进性。分析其弱点涣散,复杂。同盟会后来的演变。
2、辨证的分析内容的意义和局限。它主张民族主义,但又缺乏明确的反帝态内容;它主张民权,但又不敢发动群众;它主张民生,但又不敢自下而上的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4、深刻理解实业救国思潮的形成原因,代表人物,分析积极作用。其结局说明了什么?
5、归纳革命派为革命到来所做的准备工作。宣传思想-译书,办报,著书,论战;建立革命团体;创建革命纲领;发动武装起义。注意与维新派区别。
7、湖北军和南京临时的性质和成分。南京临时的弱点。四方面:内部混入旧官僚和立宪派;对帝国主义抱幻想;未采取彻底反封措施;缺乏群众和地方基础支持。
9、一战前后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政治,由袁独裁到军阀割据;由日独霸到同支配;由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革命;经济:由春天到冬天;思想: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批封逐渐转向社会主义思潮。
11、五四运动前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体现,斗争的实质,和结局两个不稳定,启示。
4、过渡时期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过渡性在政治,经济,思想,外交上的体现。过渡中我党的几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过渡中存在的问题。
5、我国经济在19-19年的社会经济在状况,所有制,经济体制上的变化及原因。
6、建国后到19年我党对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小农经济采取的不同政策、原因和响。
1、理清19-19年重大事件的发展线索和联系。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苏共东欧暴露问题十大关系开始探索八大内容正确处理内部矛盾,开始整风少数攻击领导掀起反右斗争形势估计严重斗争严重扩大八大二次路线修改主矛结论,多快好省路线全面左倾跃进人民公社展开全民大炼钢铁左倾错误泛滥。
经济严重失调庐山会议纠左彭黄张周联盟,打成反党集团阶斗引入党内,从此后患无穷,纠左转为反右,民主集中破坏人祸天灾苏逼,造成严重困难召开七千大会,确定八字方针指导思想仍左。
阶斗理论发展海瑞只是炮引,开始两个通知席卷全国,造反派全国夺权老将帅二月抗争,含冤去世阴谋篡权,摔温都尔汗总理着手调整,批林批孔总理病重,小平全面整顿,实为系统纠左,国民经济回升批邓右倾反案,全国重又混乱总理与世长辞,引发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小帮,全国人民欢心两个凡是阻挠,工作徘徊不前真理标准讨论,冲破思想禁区实事求是路线,战胜教条主义召开三中全会。
伟大历史转折转移工作中心,实施改革开放,冤假错案,全会功绩永存家庭联产承包,农业空前丰收经济体历史高考考点活力全面对外开放,多种经济共举建设成就辉煌,综合国力提高十三大会,确立一心两点,初级阶段国情,三步实现战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前进航向十四大会,市场经济理论。征程颇多艰险,高举小平理论。
2、熟练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40多年中正确的探索,探索中的失误。对左的。新时期成功的探索。启示。
3、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国内外,内容,方针的落实情况和原因。
4、比较七千人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两次纠正错误的背景,内容和的不同点。全局性和根本性。
5、19-19和19-19我党两次严重左倾在两个问题上的体现。
6、注意19-19年五十年以来国民经济建设的起伏波动的原因。好的年份是:19,19,19,19,19,19,19等。差的年份如-,-,,,-,-等。主要是和政治的关系。,原因较多。谈谈启示。7、必须记忆建国以来四个时期经济,科技成就的具体细节。
8、建国以来外交工作的曲折历程。四段:分为好开端-困难时期-突破-历史新高考难吗大提高。用史实说明,并注意和清,中华民国的外交地位比较。
9、理论形成的过程,来源,其丰富内容。思考它和思想的一致性。是“扬弃”。
资本主义时代,或者叫做手工工场时代。包括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又称为原始积累时代。
1、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标志、途径和响瓦解封建制度、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促使阶级分化、推动新兴资产阶级展开反封建的斗争:文艺复兴,促使自然科学的突破。
2、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三大航海家和三条航线,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对西、葡,英、法、荷、意大利、欧洲、东方、世界的不同响。
3、文艺复兴:自然科学的突破,和日心说有关的科学家的贡献。艺术和的人物及贡献。
说明:是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洲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形式取决于当时资封的力量对比。
5、熟练掌握革命前英国的经济,阶级,政治,宗教状况,对比都铎王朝和斯亚特王朝对英国资本主义的不同响。
6、如何重新正确理解和辨证评价英国革命的保守性是必然。并从经济、阶级、思想、旧势力等方面分析原因。
8、从经济,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革命领导的革命性,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思想发动、国际环境等方面理解法国大革命比之于英国革命彻底的原因。并正确评价之。
9、熟练掌握法国大革命中三个派别的活动贡献和垮台原因。正确评价雅各宾派及其恐怖政策的两面性。
10、结合史实正确评价拿破仑的内外活动。内外活动均具有阶段性和两面性
11、启蒙思想家提出了那些政治学说,这些政治学说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1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以封建统治,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任务,早期资产阶级联合人民大众,表现了相当的革命性,经过较为曲折反复的斗争以暴力形式封建统治,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对后来响极大。
13、理解《高考 历史》,《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2011高考历史》的意义和局限。
结论:17-18世纪晚期是资本主义到来的时代,首当其冲的就是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在英法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当然,资制尚不成熟,封建君主的封建改革尽管主观目是加强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从经济上看,商业资产阶级控制着手工工场生产,重商主义和裸的殖民掠夺促进了原始积累;思想上看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并且给资产阶级破旧立新以精神动力和理论素养。东方落后并开始从属于西方。
此阶段的历史相当重要,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117-13:两块内容:一块是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三小块:俄国,欧美,东方一块是帝国主义战后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213-19年:一块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块是帝国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和隐含的尖锐矛盾。
9-19年:一是大危机沉重打击下帝国主义阵营分化成民主阵营和法西斯阵营;二是苏联的建设和斯大林体制;三是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和大战的酝酿。总的来说是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帝国主义由一战后的动荡调整到形成暂时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走向新的动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核心是帝国主义彼此间深刻而又复杂的矛盾;一是俄国经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经过曲折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是东方的革动进入新时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结合起来。理解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明确此阶段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响下的20年。
1、理解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政党、大战、演习十月革命的经过两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和平设想过渡到暴力夺权。集中体现在四月提纲中。熟练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复杂形势。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的政治经济特点和评价。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内容宰割战败国;重分殖民地;协调大国利益和矛盾;策划反俄;建立国联。如何评价该体系反动性为主;但注意其三个积极意义?通过分析该体系隐含的复杂矛盾理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
5、掌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公约的内容和作用。理清英,法,美,日之间的关系。
7、大危机下美德不同选择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思想,历史传统,外交,个人因素。
8、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
1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同盟建立后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大战后期召开的会议的内容。
二战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在二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响下的历史。二战后的历史三个阶段:高考历史忽略是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19--19;第二阶段是-年代冷战和世界的深刻变化多极划趋势出现;第三阶段是年代末年代初苏东巨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走势。二战后的历史四条线索:其一是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定,高速发展,不平衡到趋于多元;其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改革,解体到剧变,曙光曲折发展。;其三是民族解放大胜利,殖民体系大崩溃,第三世界兴起;其四是国际关系领域两极格局到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再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明朗。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系中的矛盾。体系的评价积极为主--三个有利于;消极之处明显。国际格局巨变。
3、深刻理解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响。重点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特点,两个结合作用。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互相对峙的两大集团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同盟国和协约国;轴心国和盟国;北约和华约。注意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原因四方面:科技;国家宏观管理;安定环境;剥削落后地区。19年危机的原因,特点,启示。
9、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对比东欧和西欧的经济,政治,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双方的态势,成因。在争霸的不同阶段两强和中国的关系变化。从两强争霸中得出的启示。
1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是总体政治和经济形势的特征和表现。本次国际格局变动的特点对发展中国家的响。
15、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现代科学技术。
16、注意近代物理学的突破,其他科学家的贡献。牛顿,居里夫妇,爱因斯坦,拉瓦锡,门捷列夫等。
相关文章
- 不要使用劣质的化妆品
- 2016高考历史试题
- 高考延期再见历史历史高考推迟
- 2017四川高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 2017江苏高考难度(江苏历史高考)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法国大革命
- 2021高考试题分析历史试题灵活创新难度有所提高
- 河南省实验中学名师点评高考历史试题稳中有变高唱主旋律
- 高考历史复习必背个高频考点
- 2022高考试卷有多难各省分数线实证是言过其实还是内卷太深
- 高考史上篇满分作文此文一出轰动全国至今仍被人奉为神作
- 20高考时间历史年7月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历史试题(2017 江苏高考 历史)
- 纯干货新鲜出炉这份2018高考历史通史复习要点请收好
- 它是一种角质化代谢异常的体显性遗传
- 30年高考的回顾与思考
- 春笋具有少糖低热量的特点
- 高考史上分数的2人一个满分一个7分前者决然赴美不归
-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山东高考历史录取分数线)
- 江苏2017小高考成绩4月10日出炉看名师点评历史化学冲A难点
- 2022年江苏高考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