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物理

物理

文理差异大多省2023高考录取比例曝光

深受高中生欢迎的高考学习指导网站2024-05-28物理山东新高考物理难度大
文理差异大多省2023高考录取比例曝光,山东新高考物理难度大,高考物理二,选文还是选理?这是一个问题。高考选科不仅事关选大学选专业,更是与高考录取难度挂钩。整理了多省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发现文理科的录取人数、录取比例确实有较大的差别,速来围观。

文理差异大多省2023高考录取比例曝光

   选文还是选理?这是一个问题。高考选科不仅事关选大学选专业,更是与高考录取难度挂钩。整理了多省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发现文理科的录取人数、录取比例确实有较大的差别,速来围观。

   2023年湖南高考本科线万人,专科线万人。其中历史类达特招线人,达普通类本科线人。

   从今年的上线人数来看,历史类:物理类的录取人数比例大概是1:1.8;其中历史类录取率是%,物理类录取率是%。

   如果具体到普通批次的本科批,去年同期历史类考生录取002人,物理类考生录取12人,本科历史类:本科物理类的录取人数比例约为1:2.5。因此江苏2017高考物理试题物理类的考生不仅录取人数更多,录取比例也更高,特别是对于本科批次的同学来讲,湖南高考新高考该不该选择物理物理类的胜算更大。

   湖北省2023年全省总报名人数约.1万人,湖北省历史类和物理类合计超过本科录取分数线年为.%;其中超过招生线年为16.06%。

   2023年江西高考本科批次共录取考生211205名,其中文史类2名,理工类12名,艺术类216名,体育类名,“三校生”本科文理类1名,单独考试10名。全省本科录取率为.5%,其中文史类22.%,理工类.14%,三校生类1.%。

   因此今年江西高考本科批次的文理科录取人数比例约为1:2.,同比去年1:2.缩小了差距,可见并不是所有地区都盲目选报理科来保本科。

   根据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来看,2023年普通文理科录取26.万人,本科录取率约为.25%。

   虽然贵州没有公布文理科的具体录取人数,但是从一分一段表来看,贵州理工类考生本科过线%,文史类考生本科过线%,文科比理科的报考人数为1:2,但理工类的录取率仍是远高于文史类。

   2023年甘肃高考整体录取率约为%,其中本科录取率约为%,文史类达本科线万人,理工类达本科线万人,因此文理科的本科达线。

   而去年同期共录取考生2119人。按科类分,文史类录取9人,理工类录取9人,两者录取比例约为1:2。因此如果把达线率大致看成录取率的话,甘肃高考本科批次中,文科的竞争难度远比理科要大,有较大一部分比例的文史类考生最终是在专科批次被录取。

   新疆2023年高考考生总数22.万人,理科一本上线人,理科二本上线人;文科一本上线人,文科二本上线人。

   在甘肃、贵州、江西等老全国卷地区即将进入新高考改革之际,提前其他新高考各省的选科情况和录取情况非常重要。

   随着各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十公开”、“十禁止”等基本要求,招录数据可能会进一步保密,就如今年新高考地区的广东就没有公布全部的招考数据,大家都只能四处收集公开的数据,不过,在高考数据欠缺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寄希望于模考数据。在平时的一些考试中,也会公布不少有价值的本地考生数据,这或许是未来值得的一个方向。

   从各地的“文理”人数对比中,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新高考选科。因为新高考选科,远比传统的文理分科复杂且重要:

   高考物理必选,新高考选科与高考填报大学、专业有紧密的联系。高中各个学科对应能选大学的哪些专业,是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前必须提前明了的。

   第二,新高考选科与学生未来生涯规划有紧密的联系。把人生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

   实行新高考选科之后,考生高考总成绩改为由必考科目语数外高考成绩加上选考科目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3+1+2”模式:“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海南2017高考物理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选择2科。

   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在高一高二对自己所选择的科目进行深入的学习,均衡发展各科,不能过于偏科,或像以往一样等到高三再来拼搏。

   很多家长对历史和物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认为历史属于文科,只要简单的一,背一背就能够拿高分了,比高中最难学科-物理高考一本物理,肯定容易多了。其实并不然,历史不仅题目难,考高分更难。以前的学生大多是周而复始地刷题,课外阅非常少,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非常狭窄,这对历史考试是非常不利的。

   反观物理作为自然学科,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便强调和现实的联系,也只是提提而已,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物理学科本身的计算推理。特别是广东等卷区,物理考试的难度在数学面前简直是小儿科,既然都要考数学,何不选择专业覆盖率更广的物理呢?这也是广东地区物理考生占比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这种情况是最多的,为什么很多学生扎堆选择物化生,尤其是物理,一方面选物理确实重要,因为这样大学专业几乎没有限制,但是如果物理成绩很不好呢?也还得选吗?

   实际情况就是有些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跟风选了,一般这类同学不是典型的“理科脑袋”,所以再选科目都会选择地理、政治等科目,最终沦为“炮灰”。

   也有不少学生完全跟着感觉走,自己感觉哪门学科学得还可以,成绩还不错就选了,其实人家这一门成绩好的更多,大部分都比你强。

   有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个学科,或者喜欢某个老师,最终选了这门学科,上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但是就是考不了高分。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建议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评工具来做综合评判。

   有的家长和学生对于以后的职业方向和未来没有规划,又担心高考报志愿受限,因此盲目选择覆盖率很高的组合。专业覆盖率只是选科时的参照因素之一,片面追求不可取。

   虽然“物理、化学、政治”组合可选专业覆盖率最广,但是学习难度也很大,得分偏难,对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求较大。

   现阶段,部分家长及考生在选科时存在“钻空子”心理,希望侥幸能选到赋分有利的科目。赋分情况会根据每年的选考情况有所变化,一般很难预测。从前期搜集到的各省选考数据来看,学霸选考物化的概率很高,考高分不易,而成绩略差一点的考生可能会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这样就导致了在等级赋分制下,大家的总分越来越集中,中上游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无论如何选择都无法避开和尖子生之间的竞争,反而赋分情况下,1+2学科的分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是有缩小的。因此“绕路而行”“侥幸心理”都是不可取的。

   往年选科数据是重要的参考指引,但是不同省份、不同分数段、不同选科模式下数据的可参考性是家长需要重点的。盲目参考数据不可取,结合所在省份所在高中数据才为上策。

   比如北京考生选考化学、地理比重较大,而在天津选考生物、化学人数较多,在山东选考地理、生物人数较多。各个地区的特色都是略有不同的。

   最后,我们文理科生,亦或是历史类物理类考生的录取比例,无非就是哪一类考生更“容易”考上大学,希望本文的一些录取数据能给大家提供参考。高考物理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