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全部重要知识点大汇总
高中历史全部重要知识点大汇总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高考选物理还是历史》,数学和封建教育。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书法,封建教育,学,孙思邈和《2017高考文综历史解析》。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杨宁一谈高考改期历史命题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说明: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2、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11、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著。教育。繁荣科技落;总结居多创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国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高考历史必备),台湾的管辖。
总之,一部中国古代史,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长期处于位置。统一与分裂,治世与乱朝,融合与隔阂,明主和昏君,交流和封闭……,耐人寻味。
知识线年的中国是充满着急剧变化的一百六十年。这一百六十年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10年~19年的半殖半封社会阶段,是一个世纪的屈辱,抗争和探索;19年以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半个世纪的曲折探索。
是:1资本主义列强此消彼长变换各种手段勾结中国的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半殖半封社会,并扶植反动势力不断深化这一统治秩序的历史。
2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和经济富强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在斗争中提出了不少的救国探索方案。包括地主阶级的师夷论,洋务论;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方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维新方案,革命派的革命共和方案等。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各个派别的斗争和探索尽管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皆归于失败,但都作出了相应的历史贡献,而且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3在中国半殖半封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曲折地产生和发展着,为中国革命史的深刻转折提供着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
19-11年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中国革命迎来新的曙光,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中国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
中国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曲折斗争,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这其中经历和外部敌人与内部左右倾的斗争,不仅完成了革命任务,而且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中国领导下,坚持马列毛的正确理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采取革命的武装斗争方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向社会主义前途迈进-高考2017历史答案这就是思想。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领导是我党克敌制胜的三宝。中心问题是土地革命。上述思想在国民大革命中开始萌生,土地革命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完全成熟,解放战争时期达到高度娴熟的程度。实践证明其确实是我党革命斗争的结晶。
如果说建国前是革命史,是政治史,是求独立史,那末建国后就是建设史,是经济史,是求富强史。是中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由开局不错,到误入歧路又到拨乱反正,成绩辉煌的历史。
总的内容就是建国前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高考历史必备)赢得独立;建国后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高考历史卷子带解析)走向富强。
考试说明将其合成三个阶段,即-年合为一个阶段。119-19总的来说我国是处于一个过渡的社会阶段-即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前后联系相承的两个转变:19-19是由半殖半封的社会形态转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由半殖半封的残破经济转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得到恢复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上大地主大买办的独裁政权转为领导的人民民主。人民政协代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角色。-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经济上经过三大改造由多种经济并存到公有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工业化开始起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政治上北宋2017高考历史黄兴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19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在曲折中探索前进的十年。总的来说成绩为主。但左的错误逐渐占据上风-最终演变成十年文革。
9年全面拨乱反正,实现了全方位的伟大历史转折,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伟大成就。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历史高考秦汉)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高考历史命题名称,行业,地高考历史题型分析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2017年高考答案历史历史高考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7、《新高考创新卷历史答案》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10-1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以华制华。每一个变化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答:1侵华:帝国主义完全确立半殖秩序;①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资输和瓜分阶段;②列强争夺激烈形成侵华同盟;③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共同以清为代理人确立秩序;
2反动统治:清日益反动孤立:①对外投降出卖国家,沦为洋人走狗;②戊戌变法,出卖义和团,反动面目昭然若揭;③玩弄新政花招,结果适得其反;
3抗争探索:中华民族觉醒;①义和团运动粉碎敌计;②维新派改良爱国、进步、思想启蒙;③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主流。
4发展:民资初发;①甲午战后列强投资;②清放宽限制;③维新变法的推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高考历史)浙江省名校联盟新高考创新卷历史
教材明显分为前后两块:一是15至12年辛亥革命清王朝的内容;一是12-18北洋军阀反动统治,革命派继续斗争,中国革命由旧向新转变的六年。
学习这一部分抓住两个中心问题:其一是辛亥革命从兴起、到失败的过程;其二是抓住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取代清成为帝国主义新的代理人,革命派继续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果实斗争,但屡战屡败。中国之极,但就是在一战前后的中国,由于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革命开始发生伟大的转折。
在这18年中,把握以下四条基本线帝国主义扶植清和北洋军阀,加深殖民秩序:①采取间接侵华方式,以华制华,尤其是分而治之更加阴险;②在华争夺激烈,特别是日俄和日美,其中日本一度独霸中国,但一战后被打破;③帝国主义继续破坏中国革命事业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等;④控制中央和分割边疆相结合。
2北洋军阀替代清统治,对内独裁破坏民主,对外出卖国家:①清玩弄新政和预备立宪花招破产,出卖利权,垮台实为必然;②袁世凯篡夺清朝大权和革命果实,复辟帝制,接受21条,众叛亲离去。
1、同盟会和此前革命派政党的区别全国性,理论性,先进性。分析其弱点涣散,复杂。同盟会后来的演变。
2、辨证的分析内容的意义和局限。它主张民族主义,但又缺乏明确的反帝态内容;它主张民权,但又不敢发动群众;它主张民生,但又不敢自下而上的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苏共东欧暴露问题→十大关系开始探索→八大内容正确→处理内部矛盾,开始整风→少数攻击领导→掀起反右斗争→形势估计严重→斗争严重扩大→八大二次路线→修改主矛结论,多快好省路线→全面左倾跃进→人民公社展开→全民大炼钢铁→左倾错误泛滥。
阶斗理论发展→海瑞只是炮引,开始两个通知→席卷全国,造反派全国夺权→老将帅二月抗争,含冤去世→阴谋篡权,摔温都尔汗→总理着手调整,批林批孔→总理病重,小平全面整顿,实为系统纠左,国民经济回升→批邓右倾反案,全国重又混乱→总理与世长辞,引发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小帮,全国人民欢心→两个凡是阻挠,工作徘徊不前→真理标准讨论,冲破思想禁区→实事求是路线,战胜教条主义→召开三中全会。
伟大历史转折→转移工作中心,实施改革开放,冤假错案,全会功绩永存→家庭联产承包,农业空前丰收→经济体高考历史必备活力→全面对外开放,多种经济共举→建设成就辉煌,综合国力提高→十三大会,确立一心两点,初级阶段国情,三步实现战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前进航向→十四大会,市场经济理论。→征程颇多艰险,高举小平理论。
资本主义时代,或者叫做手工工场时代。包括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又称为原始积累时代。
1、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标志、途径和响瓦解封建制度、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促使阶级分化、推动新兴资产阶级展开反封建的斗争:文艺复兴,促使自然科学的突破。
结论:17-18世纪晚期是资本主义到来的时代,首当其冲的就是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在英法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当然,资制尚不成熟,封建君主的封建改革尽管主观目是加强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从经济上看,商业资产阶级控制着手工工场生产,重商主义和裸的殖民掠夺促进了原始积累;思想上看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并且给资产阶级破旧立新以精神动力和理论素养。东方落后并开始从属于西方。
总的来说是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帝国主义由一战后的动荡调整到形成暂时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走向新的动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核心是帝国主义彼此间深刻而又复杂的矛盾;二是俄国经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经过曲折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三是东方的革动进入新时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结合起来。
1、理解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政党、大战、演习十月革命的经过两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和平设想过渡到暴力夺权。集中体现在四月提纲中。熟练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复杂形势。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政策、新经济政策。
二战后的历史四条线索:其一是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定,高速发展,不平衡到趋于多元;其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改革,解体到剧变,曙光曲折发展。;其三是民族解放大胜利,殖民体系大崩溃,第三世界兴起;其四是国际关系领域两极格局到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再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明朗。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系中的矛盾。体系的评价积极为主--三个有利于;消极之处明显。国际格局巨变。
相关文章
- 高考历史呈四大变化八个要点助您增分
- 2024年高考物理、历史、化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 2020浙江高考历史试题及参(新高考历史教育)
- 高考历史考试模拟卷-模拟试题及答案-高考模拟历史高考网
- 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新高考政策历史
- 2017云南次统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 高考历史(上海历史高考)通史阶段特征
- 文曲星下凡高考历史上分数的3名学霸名实力封神
- 高历史高考重点」2018-2019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整体解
- 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 2021年高考本科分数线分
- 2017山西高考历史真题
- 文科综合全国卷注重思想价值引领
- 这是一种低嘌呤的水果
- 2017河南高考历史真题
- 浇水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规律
- 2024年高考押题作文导写(高考历史总结)热点话题审题立意范文+点评
- 高考备考提分系列历史十大专题汇总公式提分必备
- 高考历史世界史常考历史事件时间表收藏
- 或者是环境原因高考历史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