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历史

历史

高中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深受高中生欢迎的高考学习指导网站2024-04-26历史2017高考2卷历史答案
高中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2017高考2卷历史答案,高考历史黄花岗,1.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高考历史b)2.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地直接参与

高中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1.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高考历史b)

  2.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地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利的渴望强烈。(高考历史答题模板)

  措施:颁布“解负令”,保护工商业发展;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实行财产等级制;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响:缓和了社会矛盾,打破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权益;废除债奴制,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公民陪审法庭,打破了贵族司法垄断的局面。

  意义: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扩大了公民群体保障了公民的民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措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维护民主制度;

  措施:除十将军委员会外,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一切官职;公民大会经常化,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权力机构;五百人议事会职能扩大: 法庭成为司法与监察机关;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响:扩大了公民参政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提高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1.进步性: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1在民: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利;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几乎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

  2轮番而治: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经抽签选举产生;十将军委员会由民主选举产生,都有一定的任期。

  3权力制约:体现在公民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上,如“陶片放逐法”、官吏任期制、民众法庭等。

  1民主的创举:提供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民主运作的新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着深远的响,成为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

  2多数人参政:集体决策、选举和群众监督,开创了诸多对后世响深远的 制度。

  3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民主制重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调动了雅典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雅典的管理水平,推动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希腊的全面繁荣,使古代希腊在文化领域取得众多辉煌成就。

   1民主性质的原始性:雅典民主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2民主范围的狭隘性: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

   3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4民主后果的危害性: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的隐患,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最终造成了雅典城邦的衰落。程序性民主不能保证实质性民主。

   1习惯法:从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大权并随意曲解法律,损害平民利益。

   ③响: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但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

   ③特点:注重形式, 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

   万民法:①背景:随着罗马不断-新高考没选择历史能考吗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被征服者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需要给外邦人适 当的司法保障: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新问题、新矛盾,公民法已不合时宜,逐渐向万民法过渡。

   ④形成: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2形成体系: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将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高考仅选历史》,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1.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高考历史方法):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渗透着“自然法”思想。

   1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1是欧洲历史上2014江苏高考历史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 产生 了重要响。

   1.地位崇高:罗马法是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

   3. 内容丰富、体系完善: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产关系,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

   5.作用强大、响深远: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对后世的响深远。

   6.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曲折:建立共和国后,统治者争权夺利不断,政局动荡,查理二世乘机复辟。3结果: 18年玛丽和威廉承袭王位,史称“光荣革命”

   3.特点:通过宫廷政变的形式为资产阶级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和平夺权。

   1内容:以明确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高考历史题答案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2作用:2017江苏高考 历史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起来。

   1形成:1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2内容:内阁成员集体负 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 与首相共进退。如果高考2017高考全国一卷历史卷通过对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或寻求国王的支持,宣布解散2013高考历史考点,进行重新选举。

   3结果: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仅保留某些名义权力。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核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通过2017江苏高考 历史掌握立法权,事实 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

   2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

   3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大大加强了在江苏历史2017高考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使英国展开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在18世纪中叶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高考历史》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高考历史阶段特征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加紧了世界殖民扩张的步伐。 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中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5.世界:为世界许多国家树立了民主政治的楷模,君主立宪制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形式。

   ①在大政方针问题上,内阁对外(2017江苏高考 历史)是一个整体,如同一个人一样,阁员要与首相共 进退。

   ②内阁内部特别是在政策研究与决定过程中,阁员应当且必须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讨论以达成共识,若无法统一,最后由首相一锤定音。

   ③一旦做出决定,阁员必须服从,且共同承担责任,否则只能通过个人辞职以摆脱责任。

   2内阁向议会负责:其主要表现就是一旦内阁失去议会多数的支持,就应集体辞职。

   1从确立方式看,以革命方式封建专制统治,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如18年的“光荣革命”、19年《高考历史选修》的颁布等。

   2从代议制的内容看,其特点是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责任制内阁逐步完善,选举权主体范围逐渐扩大,内阁日益权重。

   3从发展过程看,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逐步完善,其特点是渐进的温和变革、民众的斗争和的妥协相结合、尊重传统和遵循惯例等,体现了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的特点。如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8年议会改革等。

   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2.必要性:松散的邦联制,使社会矛盾激化。为挽救危机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

   1邦联仅仅是各州之间的联合体,只是各州之间的松散联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2在财政和经济方面,邦联既无权向国民征税,又无权管制州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所需经费取决于各州是否缴纳。

   3在国防上,邦联没有统一的军队, 各成员都是独立的国家,相互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彼此隶属和制约关系,因此各州不能齐心协力对外。

   ②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2大州与小州:参议院议员不论州大州小,每州两人,众议院议员则按人口比例,由选民选举产生。

   1.从联邦的设计上,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别授予国会、法院和总统,形成了典型的三权分立体制,有效地降低了专制政体出现的可能性。

   2.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实行联邦制,一方面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另一方面保留了地方自治的权力,中央与地方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与平衡关系。

   3.美国的两党政治也是分权制衡原则的重要表现,两党轮流执政、互相监督,防止了独裁政权的出现,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4.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院代表社会的上层,众议院代表社会的下层,两者相互牵制,有利于平衡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是分权制衡原则在立法领域的表现。

   3思想: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公开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宗教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3 18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第三共和国建立。

   4. 1矛盾与斗争:①资产阶级和派与帝制派之间斗争②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斗争

   ③思想上: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民众对几度共和制都没能稳定局势颇感失望。

   ②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是法国进入工 业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奠定了基础。

   1原因: 19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

   2联邦政体:帝国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

   1性质: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 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

   ②是种不彻底不完 善的代议制行政权与立法权没真正分开:立法机关不能有效监督

   ①德意志的统是由封建邦国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的,并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统后掌握实权的是原来普鲁士的贵族,由此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德国有谚语称:“普鲁士统治德国,容克统治普鲁士”,容克贵族在德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德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响。

   1.历史上,容克贵族是职业军人,是部落领袖的后裔,是普鲁士国王忠实的臣民,日耳曼人征服易北河以东地区的主力,后来成为当地的大地主和统治者。

   2.经济上,18年德国革命后,容克的庄园经济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大部分容克开始资产阶级化,但仍保留许多封建残余。

   3.政治上,容克地主阶级在政治方面属于极端的保守主义,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赞成对农业采取保护主义,其代表人物是俾斯麦。

   4.文化上,由于优越的政治经济特权,很多容克贵族成为高考选历史有什么专业的思想家、家,马克思就拥有容克贵族。

   西方民主之路,促其制度之变革,使其走上对外扩张之途,行及东方,惊醒沉睡中的东方雄狮,中国从此走上复兴之路!!!

   身为普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愿用心经营,用真诚的付出,收获教育的幸福!